道法网

我们凭什么信仰道,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

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

1有时候想想,一个人,一辈子做的事情,或者经历的事情,真的是自己完全自主选择的,少之又少,大部分就是碰到什么就是什么,随波逐流而已,比如许多文化带孩子一生下来,就已经覆盖了一个信仰外衣,这显然不是自己的选择。

道家信仰的情况稍微有些不同,尽管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道家世家,但总体来说对于道家的信仰,是可以成为一种“自主的人生选择”的,不管是什么原因走进这个信仰,对大部分人来说,做出这个选择是“自主自愿”的,包括婚姻、饮食、习俗方面,也都有很大的自由。

这其实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,因而我们如果讲,道家向往“神仙”,似乎有些虚幻缥缈,但如果讲道家崇尚自由,大抵还是没错的。

不过越是这样子,也就越该去思索一些与个体状态有关的事情,或者与命运有关的事情,但有时候无论是观察别人,还是反思自己,也许能发觉这样的思索还是太匮乏,信仰了道家,改变的到底是生活仪式、还是生活方式呢?这就颇不好说。

仪式容易见,方式略难寻。比如斋戒、供坛、初一与十五去上香等等,与其说是生活方式,不如说是仪式。

2生活本有仪式,强弱有别而已。因为不少人对于道家信仰的选择是尝到了“甜头”才来的,细细拆分出来这些仪式的链条,斋戒是为了供神,供神是为了求保佑,求保佑什么呢?你看看许多的道观,香火最好的不是三清殿、祖师殿,而是财神殿,这就透出了真相,保佑的还是欲望,一种变形了的欲望。

当然不是说不能有欲望,所谓人有七情六欲,一个以人为本的信仰,不回避或者排斥这样的欲望。但同时也指出了欲望泛滥的后果:“既著万物,即生贪求;既生贪求,即是烦恼;烦恼妄想,忧苦身心”。这是道家能看到的东西,但给出来的解决办法却是“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,得悟道者,常清静矣。”就只强调“悟者自得”。怎么去悟?

道家有很多经典可以帮助人,但怎么“得”?那是人自己的事,这就是不言之教。

“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”现在许多人把不言之教看成一种“高冷”,也是一种误区。

仅从一个微小的层面来说,“不言之教”乃是一种态度:一种“不干预”、“不寄托”的态度。

比如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和期待,这本是正常的天性,但很多人逾越了这个天性,把自己这辈子不能满足、不能实现的东西,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,施加的种种压力,甚至种种虐待,都是“为你好”。

3自己想出人头地,功成名就没有做到,就施加在孩子身上,或者说孩子的生活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畴,就要开始“灌输人生经验”,让他们“老实点、本分些”,孩子不堪重负,自己也不愉快,但最后自己不会反思,不会醒悟,进而就只有“烦恼妄想,忧苦身心”了。

其实不只是对孩子,包括对亲人朋友、同事同学,乃至陌生人,这样的“烦恼”并不罕见。

所以想来,信仰道家,若不能解决些这样的问题或者困惑,那也就还只是一个形式,很难说明其他的问题,或者更要命的是,为了体现自己的“仙风道骨,常清常静”,还要刻意地去做某些事情出来,那就真的不信也罢。

信道,真不是就一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。也不是说信仰道家,生活就不“被动”了,因为没有人可以自由修改自己的命运,但最起码,能够真诚面对命运与欲望本身,或者至少能够“为自己”思考一下这一类问题。

本文作者:三晚居士腾讯道学

文章来源于网络,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,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

后台-插件-广告管理-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
后台-插件-广告管理-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

评论

全部评论